位於花蓮縣光復鄉東境、花蓮溪與馬太鞍溪的匯流處之沖積平原,孕育著阿美族最大且最古老的部落:太巴塱。今年秋季,在這塊土地正展開了一場文化傳承與沈浸體驗的展覽與系列活動:《TAFALONG 太巴塱》。
由沿岸製作策畫,透過梳理部落族人代代口傳的神話故事,結合當代數位藝術與科技,展示部落珍貴工藝物件,提供了一個虛實交映的展覽空間,體驗穿越古今的太巴塱部落。不僅如此,即日起至 11 月,更有一系列文史、工藝體驗工坊,正等待著返鄉青年與旅客的蒞臨,一同以貼近部落的視角,感受太巴塱文化的魅力。
Tafalong 太巴塱 – 祖靈庇祐的富饒之地
Tafalong 太巴塱,在過去稱作 Afalong 阿巴塱,為阿美族語「白色的螃蟹」之意,名稱源於早期當地河邊棲息著許多螃蟹,故以此命名。Afalong 同時也有「富饒之地」的象徵意義,早期來此拓墾的漢人,見土壤肥沃、稻米收成豐厚,遂將太巴塱稱為富田地區。
紅糯米生活館 – 大地餐桌的味覺饗宴
太巴塱是全台唯一的紅糯米產地,亦盛產著多樣美味的野菜,部落族人至今仍保留許多祖傳下來的野菜知識,豐富了原民的自然生活,也展現了太巴塱部落的獨特飲食文化。
然而,隨著歷經一代代的消長與傳承,如何將無形的知識文化持續傳承是個重要議題。在這之中,紅糯米生活館扮演了舉足輕重的推廣角色。從 2014 年創立以來,紅糯米生活館致力於透過提供部落特色料理、農作體驗和文化導覽服務,讓更多旅客在享受原民風味餐同時,也能更加深入認識太巴塱文化。
本次太巴塱部落文史深度體驗,從色香味俱全的大地餐桌作為起點,以品嚐部落職人的手藝菜作為開端,帶領眾人一步步認識太巴塱部落的從古至今的故事。
kakita’an 祖屋 – 昔日太巴塱信仰中心
太巴塱 kakita’an 祖屋 (發音:ka-ki-ta-‘an),阿美族語之意為「富有人家」,為昔日部落掌權者的房屋,也是頭目與耆老的集會所、部落族人的信仰中心。這裡不僅是祖靈之地所代表的建築空間,而 kakita’an 家族也擁有實質的部落統治權,舉凡部落制度、祭典儀式、土地及財產分配等部落大小事。因此祖屋在太巴塱的地位,也體現了部落傳統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
在進屋之前,由 kakita’an 祖屋後裔族人施行祖靈溝通儀式,以酒為媒介,向祖靈稟報賓客的到來。
走進以竹子、藤編及稻草材料搭建的 kakita’an,隨即可見屋內四處充滿生命力的木雕圖騰。kakita’an 是迄今文獻記載中,唯一樑柱有刻繪圖紋的傳統阿美族建物,這些木雕圖騰個個有來頭,圖騰所記載的神話,包括發光的女孩、大洪水災難、兄妹婚、巫師降世,以及兄弟獵首弒父,繞著祖屋轉一圈,就可以瞭解太巴塱部落的起源與魅力。
祖屋內左右皆有一個火爐,分別為男性火爐與女性火爐。kakita’an 祖屋昔日曾是祭人頭場所,在女性火爐上方的吊欄,曾為置放人頭之處。在阿美族傳統習俗中,只要有人聚集就會生火,升起的裊裊炊煙直通天際,讓祖靈與眾人同在。
kakita’an 祖屋曾在 1958 年遭強颱吹毀,族人無力重建,7 根祖靈柱在當時耆老同意下,入藏於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多年後由族人請巫師透過儀式將祖靈分置於 5 個米酒瓶中請回部落,隨後展開 kakita’an 祖屋重建計畫,並復刻祖靈柱、還原祖屋型態,即為現今所見樣貌。
Latiyiwl 拉帝優 – 口傳文化的幕後推手
向大家述說太巴塱族口傳神話故事的理事長,是太巴塱部落年齡階層中的 Latiyiwl 拉帝優 (音:La-ti-yo )。
Latiyiwl 為「不斷重複」之意,也隱喻著絕不放棄、盡力做到最好的精神。理事長笑稱自己是 Repeat 男,他的使命之一,是將部落的口傳文化歷史透過不斷重複向他人述說,並培力新一代的部落青年學習部落知識,努力推廣並連結著世世代代所傳承下的部落傳統。
Saksakay 太巴塱文化發祥地
太巴塱文化發祥地為部落重要文史場所,每年八月份太巴塱部落年祭時,族人會聚集到發祥地駐守,舉辦祖靈祭以祭拜祖先。
相傳太巴塱部落的祖先,原係住在南方 ara panay panay yan 的天神,傳到第四代,育有六兄弟姊妹,因為妹妹 Tiyamacan 被海神看上強求婚姻,致家人躲藏逃避,但因為六妹全身發光,即便躲藏後還是被海神發現,海神震怒,生洪水強娶而去。
六兄弟姐妹中,四哥 Doci 和五妹 Lalakan 正是歷經大洪水後,漂流至 Cirangasan 山下發展的第一代祖先。隨著人口增加,為尋求充份糧食,而遷徙到至今太巴塱 Saksakay 的地方定居,故為太巴塱文化發祥地。
現今在太巴塱部落發祥地遺址裡,有一座復刻的瞭望臺與部落遺址紀念碑,為部落族人的重要祭祀場域。根據考古學者的田野調查研究,太巴塱部落遺址上的挖掘出石板棺具有兩千多年之歷史。
重要提醒:Saksakay 太巴塱文化發祥地為部落重要文史場所,民眾不宜自行前往進入。
太巴塱文物館 – 串連古今的起始點
《TAFALONG 太巴塱》是太巴塱文物館的首次展覽,以「神話故事」作為太巴塱文化傳承的核心。
策展人陳彥安與共同策展人張庭瑄表示,相較於展現「成果」,更希望展覽能夠成為探尋太巴塱文化的「起點」,在更立體地呈現部落文化內涵的同時,透過多樣的周邊串連,開啟對話並產生更多交流與刺激,讓所有參與的人成為文化傳承的媒介,在啟發意識的同時讓文化持續地被傳頌、創造、延續。
有別於傳統的文物展示手法,這次從部落徵集而來的文物跳脫常見的玻璃櫥櫃展示方式,依循著神話脈絡成為故事性的情境展示,也作為相對於神話的另一個物質軸向,勾勒出部落生活的真實樣貌。
策展團隊沿岸製作並非太巴塱部落族人,但策展人陳彥安以國小期間至太巴塱國小交換學習的記憶作為出發點,在這次策展過程中重新地學習與認識部落文化,期望透過新的觀點呈現部落文化內涵。策展過程中,團隊除了傾聽族人想法試圖凝聚部落共識之外,也邀請不同專業團隊與部落合作,建立更多交流的同時也產生新的刺激。
展覽集結了耆老、孩童為部落口傳的神話故事做錄音分享;也邀請裝置藝術家 messagingleaving 同步留信與部落工藝師 Rongac Ciwku 李美嘉 一同運用傳統材料手工編織展覽裝置;三分之三設計為展覽空間發展合適的展示手法;動態自造實驗室團隊為部落打造太巴塱線上文物館。集合眾人之力,希望能讓太巴塱部落的光芒讓更多人看見。
《TAFALONG 太巴塱》周邊活動資訊
《TAFALONG 太巴塱》串連部落本身既有的文化能量,沿岸製作邀請當地團隊共同籌劃共 20 場的周邊活動,活動包含部落導覽、阿美陶、藤竹編織、傳統織布等工藝工作坊、野菜與釀酒文化體驗、族譜工作坊以及耆老故事分享會。期許部落遊子能重新認識自己與部落的連結,落實展覽的傳承的核心價值。活動資訊及報名方式請上太巴塱文物館 FB、IG 查閱。
《TAFALONG 太巴塱》展覽資訊
展期|112 年 8 月 18 日 – 114 年 8 月 18 日
地點|O kakimadan no to’as no Tafalong 太巴塱文物館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光豐路86號 太巴塱祭祀廣場旁
主辦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策展單位|沿岸製作
關於沿岸製作
沿岸製作成立於 2020 年,以設計思維融貫設計與影像作為方法,透過深入研究以及創新思考來挑戰現狀,並發掘事物獨特的價值。沿岸是一個不斷在改變的場域、一條持續浮動的界線:沒有被限制的輪廓容納更多可能性。團隊以設計、影像與策展做為觸發跨界溝通共好的媒材,藉由創作衝撞並推動日常的邊界,以此與大眾一同共築出對社會的想像。